學習他人的優秀經驗,是提升自我的必經之路,也是觸達成功的唯一“捷徑”。一位“小白”運營商的獨家運營訣竅,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。
運營成果
6月20號:機器落地,后臺配置完成;
6月21日:進入試運營,當日銷售額256元,共完成73筆訂單;
7月整月:每臺機器日均銷售額330元,最高銷售額達到950元/天。
注:單機硬件成本11000元,營業額折算毛利后,約4個月可回收硬件成本。
4個月回收硬件成本?他究竟有什么秘訣?通過與運營商劉先生交談,我們發現了三點小技巧!
運營秘籍
1、定期檢查
劉先生在每次補貨時,都會進行貨道彈簧調整以及紅外掉貨模塊檢測,而這對于運營新手是至關重要的!
作為運營新手,進行補貨操作時,很容易因不熟悉或不規范,導致售賣出現卡貨現象,注重商品與貨道匹配能大大降低卡貨幾率。當出現卡貨現象時,紅外檢測就成了消費者退款的重要評判依據。
2、商品選擇
劉先生設備投放前,特意針對點位作實地調查,了解點位常駐群體類型。
通過調查得知,常駐消費人群主要為體力勞動從事者,消耗體力較大,因此劉先生在商品選擇上大量選擇水及碳酸飲料,果然收獲了不錯的反響。
3、定價策略
售賣同類商品時,定價很重要。
數據顯示,雖然機器同時售賣兩種飲用水水,但娃哈哈銷量要明顯高于百歲山,只因兩者之間一元的售價差異。因此當你擁有需某款產品的渠道優勢時,不妨在銷售時擺上同類的高價競品,往往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通過交談,我們也發現了其需要優化的細節。如何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?
合理調整貨道數量
調整商品貨道數量,進而產生最大貨道效益是提升運營效率的一大關鍵。通過微米智慧運營平臺的數據中心,我們為劉先生提供了一些貨道優化的建議。
舉例:銀鷺牛奶花生復合蛋白飲品占據2個貨道,機器可儲存的庫存數量為10個。根據該商品以往平均每天銷售數據:1個,可知道該商品機器庫存數量的周轉天數為10天;以常見補貨周期3天為分析,降低其貨道占比,將原來的2個貨道減為1個貨道,從而將空置的貨道擺放熱銷商品或新品推廣,提升貨道產生效益,減少補貨周期。
微米智能微超合作方案
針對便利店場景的自動售貨機運營,微米為其提供分期合作解決方案。通過此合作方案以極低的成本進行“衛星式投放”,將便利店服務范圍從500-1000米提升到周邊3公里,近距離觸達消費者,提升營業額。